中天记者拍北京小巷翻车?滤镜下的“灰色首都”真相惹争议 最近,中天记者何穗瑢来北京做了一场直播,结果没想到上了热搜。原因不是她的表现有多专业,而是——她把北京拍得像是一张褪色的老照片,视频里的北京昏暗不堪,到处偏街小巷,没有一点大城市的样子,很难相信不是刻意为之。 画面里不是繁华的长安街、也不是国贸的摩天大楼,而是一片片灰蒙蒙的小巷:墙角、水坑、交通锥、监控探头……就连闪过的警车都被特写追镜,仿佛整座城市就是冷色滤镜下的“压抑空间”。网友吐槽:“这摄影师是专门找最阴暗的角落取景吗?” 其实这背后涉及一个学术词——“视觉偏见”,一些媒体喜欢通过局部特写,刻意强化负面意象。比如只拍坑洼路面,却避开街道两边的梧桐树和咖啡馆,这不是纪实,而是“拼贴叙事”。 更离谱的是提问方式。直播中记者常常抛出“你觉得生活方便吗”“会不会觉得被约束”这样的引导式问题,似乎等着受访者回答“不自由”才算达标。但现实却是,朝阳大妈跳完广场舞笑着说:“半夜两点还能点豆汁儿外卖,这叫不自由吗?” 对比一下就更明显了。台北大安区的巷子也有积水,纽约地铁锈迹斑斑,可中天记者却很少这样聚焦。城市本来就是多面的,但如果记者抱着预设立场去拍,只能制造‘滤镜下的真相’,而不是现实中的北京。 所以,这次直播不是让北京“失色”,而是让中天的新闻操守“露馅”。北京到底是什么样,生活在这里的人比一支带滤镜的摄像机更有发言权。 中天记者
对中天小姐姐失望透顶了!来京拍抗战报道,净拍斑马线还瞎逛对中天小姐姐的北京报
【1评论】【1点赞】
用户11xxx13
对于这样的不良记者,带滤镜拍摄,西方记者那手段用到北京。就应该口诛笔伐。
北方以北 回复 08-29 13:00
更应该贴脸开打
用户14xxx24 回复 北方以北 08-29 14:09
带节奏的
梨花带雨
我挺你是你敢于相信大陆是你的祖国,如果全程用灰色镜头播报大陆,那九三阅兵之前你们可以回家了
华夏卫士
两句话预言: 这货与馆长不可同日而语,一回台湾其必定会变脸色。不信,我们拭目以待。[得瑟]
用户24xxx81
湾湾绿营的1450开始疯狂反扑[打脸][打脸][打脸]
6689
这是真实的祖国,欢迎回家。
强文假醋
大街小巷都是北京的一部分,展现真实的样子没什么问题。
老虎杠子虫儿
谁都知道没有完美的东西,不用对展露自己的弱点的东西大惊小怪的。自信点,做自己该做的就行了。也不用藏着掖着
用户10xxx43
玻璃心碎了一地。夜晚的北京不是真实的北京吗?
cqs2000
中天应该是统派。我倒是怀疑小编是绿蛙[滑稽笑]
点石成金
心里有屎,眼就回去找粪,这是蜣螂俗称屎壳郎的生存信条!同情此女在收回台湾倒计时的时候做出此举!
爱国至上
看过采访,不认可作者所说。作者怎么不说她被大陆人的热评感动的哇哇的哭呢。不要为了流量故意挑事。人在做,天在看。
6689
我们不需要虚的。
redtrail
视频都是刻意在晚上拍摄,画面暗黑无光目的很明显,你们让黑子进来就别怪他们
鵬程萬里
她能力拍摄和传播真实的反应城市的不同面貌挺好的不必多虑自信一点儿…
老鼠怕猫
所以说,舆论阵线很重要,能很大程度影响人对事,物,城市,国家的印象。
耳东四哥
昨天看中天一档节目有何…主播,在北京大爷家吃米线
国 姓 爷
市井生活为什么不能拍?而且我也看了她的视频觉得她还是支持统一的,对祖国还是非常有好感的。
我要回火星了
没问题,我们可是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
海风
记者晚上不能出来活动么?
LoVe
中天应该是反独的
泉水叮咚
晚上不就是这样子吗,和BBC不一样啊。
康鹏
北京的背街小巷很多,除了三环以外个别的,一间自有产权的小平房够这二逼奋斗一辈子,这就是蛙的见识
Lily
视频,我看了,觉得挺好的。老奶奶说的话也让我感动
用户10xxx86
你差点儿就相信了。
用户10xxx32
这笔有点意思
用户10xxx13
鸡蛋里面挑骨头,自信点不好吗?
十秒之外
这明显是手机相机摄像机质量太差啦[滑稽笑]换成华为小米爱珀就行了[滑稽笑]
用户16xxx29
一个地级市的地方台小记者,从小地方来到首都大城市,落差感可想而知,只能找点跟他们那差不多的场景平衡一下心理罢了
老铁放映厅
很难想象他拍阅兵当天会怎么拍。
逐浪汉子
BBC:明天马上来报到上班!
人鱼
心术不正为什么不取消转播资格
天气不错
怎么不钻下水道拍去,化粪池
歼九的天空
台伪人员到底是个啥货色,它们自己曝露了。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歼九的天空
这里有很多精台份子
从零开始
查一下,是不是师从法新社[抠鼻]
白云生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