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大染坊》,突然发现这部电视剧变相解释了现在新能源汽车几个不懂的问题: 1、什么产能不足?都是胡扯!根上是大家都在做订单的局,但实际上卖一辆亏一辆,怎么把这个局做的长,是第一要务。千万不能开足马力生产,因为新能源技术的迭代和对手的进化速度快于现在的生产。一旦被其他车企超越,死得更快!所以,为了保障现金流和亏损速度,大家都说产不出来,核心是不敢产出来。 2、贸易行就是狗咬碎泡空欢喜,一点实在玩意没有!进价便宜卖的也便宜,进价贵卖的也贵!现在汽车贸易行也就是经销商就是吃了这个亏,误把疫情开始的头两年汽车行市看涨,大家全都按照增速布局,铺张浪费和粗放发展,导致现在价格全面下跌的情况下,经销商几乎都亏的不行。 3、新能源汽车明年一定是各个厂家要规模但不要纯电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要规模纯电动一是卖得多赔得多,二是造车新势力等企业控制不住供应链,人家不给你供货!因此,明年所有车企会把纯电动汽车上的电池掰成几瓣放在插混或增程上,把现在的插混和增程电池做大,对外比谁的电动续航更多。我预测,明年年中大家都开始比1500综合续航甚至2000公里综合续航。 4、大续航插混或增程会有一个极大隐患,发动机的积碳和电池的衰减一定会更快!随着近年8年电池质保到期,中国接下来的电池回收是个大问题,大家要思考这个产业战略成本。作为消费者,大家要看今年你买的所谓超充纯电,到了明年和大续航增混一比就是淘汰的技术,割韭菜是明年消费者对新能源的最大感受。 5、电动汽车的三电等“下半身”越来越比智能“上半身”重要。上半身的智能讲给消费者,但下半身的三电卡着车企的脖子,越做发现可能难度越接近燃油车。造车新势力明年可能会出现头部企业转手现象,华为和小米等跨界巨头车企会吃下半身的亏越来越多。尤其在操控、底盘以及整车制造这些他们规避的工业问题上,会逐渐体现在消费端。我们用常识想一想,制造和工业是可以完全数字化和智能替代的吗?只能说是在初级研究中,还处于智障状态。 6、新能源汽车接下来在全球的发展就是“孤岛效应”。你在中国就不可能去其他国家,因为一个国家一个需求一个政策,卡死你没商量。想要出国发展,就要一个地一个技术,等于再造一个企业。 7、跨国企业明后年的下一代产品来了,他们的特点是下半身更扎实,到时候看看竞争结果吧!供应链大战 真实的受益者 聊聊制造业大事
今天看《大染坊》,突然发现这部电视剧变相解释了现在新能源汽车几个不懂的问题:
巍巍聊汽车呀
2025-07-30 16:30: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