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换咨询师的时候,考虑一下这4点再做决定
飞翔光华同学
2024-08-13 12:51:29
[一R]什么情况下,果断换
首先,这里说的“换”不是指在初期挑选咨询师的阶段。
在心理治疗这条路上,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咨询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所以在初期,很多人会咨询个一两次,或三四次,觉得这个咨询师实在跟自己不搭,那找下一个,是非常正常的事。甚至有的第一次见面就感觉很不舒服,感觉双方气场不合。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我非常建议你,果断换。
心理成长这趟旅程,从尊重自己的直觉开始。
接下来的重点,是劝你不要换的4个原因。
[二R]关系重于一切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关系中形成,在关系中呈现,在关系中改变。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的重要性,可能大于一切,尤其是精神分析导向型的。
“有效的改变需要在关系中发生”这应该是全行业内普遍认可的规律。
在《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这本书中,作者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互动称为“主体间的相遇”,认为不存在单独的人,只有一个人在不同关系中呈现不同的面相。
不管是长程还是短程,来访者始终是“咨访关系”中的来访者,在心理咨询师的扶持下摸索前行,这段旅程中的遭际和感知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两个人的交互。
[三R] 避免强迫性重复
如果你动不动就想换人,遇到点不如意,发现点对方身上的缺点就想换人。想想,这是不是你在现实当中的真实情况。
当一个人接受不了另一个人一点不如意的地方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找妈妈。而且这是婴儿在找妈妈。
因为只有妈妈才能满足你所有的完美期待,只有婴儿才自己什么功能都没有,所以才要求对方要全能。
而正是因为这样,让你现在的人际关系匮乏。
很多成年人迟迟发展不出良性的人际关系,遇到事情就只有求助于父母,而跟父母一连接,又回到过去让你感到痛苦的关系中。
如果你是这样,可以跟咨询师商量暂停一段时间的咨询,但不要轻易换。
[四R]将人工具化
咨询师是一个人,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是跟这个人发生交互,在新的关系中创造新的体验。
而当我们频繁地更换咨询师的时候,或者不断地评判、衡量哪个咨询师更好的时候,实则是在将咨询师工具化了。
当我们将别人工具化的同时,也在对自己工具化。这点可能很多人都意识不到。
有些人在心灵成长这条路上确实付出很多,投入很多,但他是频繁地更换各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没有深入,而站在外面对此进行评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