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岗位调整有哪些坑?你会有意无意地踩哪些坑?你应该如何避免踩坑? 万一你踩坑

我是人事老油条 2024-02-24 11:30:07

工作岗位调整有哪些坑?你会有意无意地踩哪些坑?你应该如何避免踩坑? 万一你踩坑了,你要知道哪里出问题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职场上混,有些细节自己必须要时刻关注的,否则被坑了,自己只能自认倒霉! 近期笔者接到很多劳动争议方面的咨询,第一个时间节点是江苏苏州某个产线劳动者(男性,时间是2024年1月28日左右),第二个时间节点是浙江杭州的某个HR从业人员(女性,时间是2024年2月18日左右,即龙年开工第一天),第三个时间节点是北京某个行政从业人员(女性,时间是2024年2月23日左右,即开工一周的时间)。 这三个劳动者有什么特征呢?就是公司给他们安排调岗了,然后在过了一段时间后,自己却又反悔了。 苏州这个男性从2年前的某一天,被公司生产经理从产线技术员岗位(实际上是操作工岗位),调整为车间专业打扫卫生,即车间里的保洁员。关键是这个男性操作工,竟然在公司车间里干保洁打扫卫生的工作,干了2年时间? 浙江杭州的女性HR因为回家生宝宝,回公司上班后,在2023年7月份的时候,公司给她安排的工作是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制定、企业流程改善的工作。不管这个女性HR原来做的是HR哪个模块的工作,公司给她安排企业文化、制度类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调整工作岗位了。 北京的这个行政专员,是大学刚毕业1年时间,不知道是2023年6月份毕业的,还是2022年6月份毕业的?因为哪年毕业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公司业务部经理安排这个行政专员负责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作。按照这个行政专员的说法,当初招聘入职的时候,公司并没有和她强调处理业务部门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实际上她的工作内容也被调整了,也就是说工作岗位被调整了。 为何HR老油条要和大家分享这几个人的情况呢? 首先,他们3个人非常具有典型性。这三个人被公司的HR也好,还是公司的领导也罢,都做了工作岗位的调整。 也许大家会有疑问,他们岗位并没有调整啊?岗位有没有调整,关键是看工作内容。如果工作内容的核心变掉了,实际上工作岗位就意味着调整了。比如说,北京这个女性行政专员,虽然她干的还是行政专员的岗位,但是工作内容增加了业务部门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作,实际上她的工作岗位已经被调整。 这个是很多职场老铁们会忽略的一个问题。一旦你忽略这个问题,后期你再想取证、收集证据,过了这个时间节点,就变得非常困难,或者说,变得非常被动。 其次,这三个人的工作内容被调整的时间都已经超过1个月时间了。 苏州这位老铁已经有2年时间,而且2年时间里,一直按照保洁岗位发放工资,但是自己心里有十个不愿意,但是并没有向公司提出书面异议。浙江杭州这个老提,从2023年7月份开始,到了2024年1月份,也超过半年时间了,在咨询的时候,HR老油条和这个浙江杭州的女性HR聊天,为何当初在2023年7月份,或者是8月份的时候,不第一时间取证、收集证据呢?最后,这个北京的女性行政专员干业务部门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也干了超过6个月时间。 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的话,超过1个月时间,就视为同意变更了。如果后期再反悔,可能就属于无效行为了。也就说,这3个劳动者都错过了最佳的取证时间,各位老铁一定要记住一个细节,这个细节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第三,这三个老铁都是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了,然后才想着去收集证据,到处找人咨询如何处理自己的劳动争议问题? 这个就是很多职场劳动者普遍会犯的一个错误,平时自己的劳动权益没有收到侵害的时候,自己对待这些问题,都是大大咧咧的,劳动者自己都会认为:“公司怎么会给我自己穿小鞋呢?公司怎么会PUA到我呢?” 这里,HR老油条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在平时工作当中,自己要有意无意地去收集一些劳动争议方面的证据,虽然HR老油条不是怂恿大家去打劳动官司,但是最起码证据在手,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你也不会被公司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如果你不想和公司博弈劳动权益的,后期这些证据你直接扔掉即可,对你自己来说,本身也没有太大损害! 本篇内容当中有关工作思路、工作见解与操作流程仅供大家参考,大家如果有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法,请在评论区留言点评!如果你觉得本篇内容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的,你可以点赞并收藏!

0 阅读:35
我是人事老油条

我是人事老油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