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晚年时,前后一共养了33个家妓,年龄大都是在15岁左右的女孩子。而且当这些女孩子长到18岁时,白居易就会把她们要么转卖,要么送人。然后再换一批更加年轻的家妓。 公元800年,白居易,这位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步入了他生命的一个新阶段。年轻时的他以锋芒毕露的文才,令当时的文坛为之一振。他的诗歌,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又充满了个人情感,特别是他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深刻体察,使他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然而,在白居易的政治生涯中,他的新乐府理论和讽喻诗歌,并没有得到时人的完全理解和接受。他尝试通过诗歌向皇帝传达人民的疾苦和政策的缺陷,但这种尝试并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相反,他的这些主张反而成了他被贬的导火索。从校书郎到翰林学士,再到被贬为江州司马,他的官途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在官场的沉浮中,白居易的心境也随之变化。曾经理想主义盎然的他,逐渐变得失望和怀疑。他的诗歌开始有了更多的自省和反思,也开始寄托于诗酒和美人。在这种心境的转变中,他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中唐时期,养妓之风盛行,白居易也开始在自己的宅院中豢养家妓,这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部分。 白居易晚年养妓,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的风俗。他陆续养了三十三名家妓,这些年轻的女孩大都在十五岁左右。在他们的歌声和舞姿中,白居易似乎找到了某种慰藉。他为她们作诗,与她们把酒言欢,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心中的孤独和失落。 在《本事诗》中,孟棨记载了白居易与两位家妓樊素和小蛮的故事。樊素善歌,小蛮擅舞,他们成了白居易晚年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通过与这些女孩的交往,白居易在他们身上寻找到了一种纯真和美好,这些可能是他在官场斗争中渐渐失去的东西。 然而,当这些女孩长到18岁时,白居易会选择将她们转卖或送人。这一做法背后,或许反映出他对于青春和美好事物的无奈放手。他不愿意自己的私欲束缚这些女孩的一生,也不愿意让她们陷入同样的命运循环。 其中,关于樊素的故事最为人所知。樊素侍奉白居易多年,深得他的宠爱。白居易曾因病半身不遂,考虑到自己的状况,他决定卖掉爱马,希望樊素能另择良缘。但樊素却因对白居易的深情而选择留下。她的这番话:“若您非要离我们而去,便会有去无回。我的情谊仍在,难道您真的如此无情吗?”显现了她对白居易的深厚情感。 但白居易最终还是选择让樊素和其他家妓离开。他不愿自己的私情影响到她们的未来,希望她们能有更好的生活。这种无奈的选择,也反映了白居易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流逝的深刻体悟。 家妓们最终离开了白府,离开了这个曾经欢歌笑语的地方。白居易的心情也随之沉重。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樊素和其他家妓的怀念,这首诗成为了他们共同回忆的纪念。他的生活虽然回归了孤独,但这些年轻女孩在他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痕迹。 白居易的一生,是对理想与现实折衷的不断探索。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的政治生涯展示了他的理想主义和失意。而他晚年对家妓的关怀,则体现了他对生命、爱情和青春的深刻感悟。这些女孩的存在,不仅是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他对青春无常的哀叹。白居易通过他们,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人性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传奇,也是一种对人生、爱情和理想的深刻反思。
白居易在晚年时,前后一共养了33个家妓,年龄大都是在15岁左右的女孩子。而且当这
成天聊育儿
2024-01-22 13:01: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