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被抢着要、现在难找人,#县城女教师为何也遭遇婚恋难#?】尹秋玲:据H县教工委统计,全县超过25岁尚未婚配的女教师约有2000多个,其中过了30岁尚未婚配的则有400-500人,这已成为很多校长稳定教育教学的难题。
很多距离较远的村小、教学点的年轻女教师常年吃住在山区,以校为家,十天半个月不下山村,为了好找对象,哭着让中心校校长帮忙调到乡镇中心的学校来。殊不知,多年前,情况与如今大不相同——
一位出生于1972年的男校长表示,当年他从中专毕业时,面对众多男性竞争对手,为了找到一个体制内的妻子,不仅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争取从小学老师变为中学教师,而且还换到熟人所在的乡镇学校,以增强自身的婚姻竞争力。正如他自己所言:“为了找到一个体制内的老婆,我可是想尽了千方百计,跨过了千山万水,用尽了千言万语。”
短短二三十年,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逆转?现在县域女教师找到与其相匹配的婚姻对象,为何如此难?
这根源于全国经济发展带来县域劳动力市场与婚姻市场的变迁。
......
县域体制内男青年数量太少。
如H县体制内的公务员、医生、教师总共约2万人,教师就有近9000人,其中女教师又占绝大比例,这还不包括相当比例的女公务员。换言之,能够与女教师相匹配的男公务员太少。
以某乡镇为例,该镇尚未婚配的男公务员只有3人,但是尚未婚配的女教师有100多人。为了平抑男少女多的难题,该乡镇的工会与中心校校长打算先按照该乡镇男公务员的需求内部挑选5位女性,再组织他们相亲,并希望做通3位男公务员的工作,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年龄较大的女教师。
县域女教师婚配难题,无疑会对县域婚姻格局造成一系列连续性化学反应。
首先,大量未婚适龄女教师的存在,基本上降低了县域内普通女性“上嫁”的可能,因为不论是公务员、医生还是创业老板,基本上都会优先考虑选择教育水平更高、兼具教育与家庭抚育优势的女教师当配偶。
其次,体制内的男性与其他部分农村男性在婚恋市场上的竞争力会逾趋悬殊。如一位1992年生的男青年自从考回县一中当老师,每天与其相亲的人络绎不绝,而H县一些山区农村过了30岁尚未婚配的男性越来越多。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结婚率近些年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因此可以说导致县域女教师婚配难题的原因,既有其群体个性,也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比如绝大部分人都要考虑成家及未来育儿的成本。也因此,县域女教师婚配难题,绝非让她们单方面改变自己的婚恋观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我就是我
不是没人要,而是她们看不上……优秀的女性多,优秀的男性少……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后果,已经无解了
Peter
阴阳不调!
狂怼慕洋犬
调整婚姻法。。。。。。